三十多枚碗蓮種子寄來了,咖啡色外皮,捏著硬硬的。按照說明書的指導,找來一個大瓷碗,灌滿清水放入種子,還要加入適量的營養劑。每天換水兩次,同時加入營養劑,這樣過去了一周時間。
第八天上午,換水的時候,發現碗底露出幾點綠意,仔細觀察原來是幾顆碗蓮種子發芽了!深咖啡色的種子鋪在碗底,襯托著剛出頭的嫩綠色的芽,讓人看到希望,感受到了生機,甚至聯想到碗蓮生根散葉,開出圣潔蓮花的盛況。
就這樣,碗蓮種子按照生長規律,發芽長葉,十天后大部分的種子都發芽,有幾顆率先長出卷曲的葉片。碗底有幾顆一直沉寂,毫無變化的種子,撈出來觀察,看不到發芽的征兆,請教內行人,說是七、八天沒發芽就是壞的,扔掉就行。
這幾顆壞的種子捏在手里,就在丟進垃圾箱的瞬間,猶豫了一下,手縮回來,這幾顆種子扔進垃圾筐,注定會變成垃圾,跟那些灰塵紙屑,食物殘渣一起被拋棄,扔掉是應該的,而且,大部分種子已經發芽長葉,幾顆壞掉的種子,沒有絲毫留下來的理由。反過來想,把它們留下來,會有壞處嗎?似乎也沒有,頂多是沉在水底,時間長了腐爛消失。幾顆壞種子,終究沒進垃圾筐,扔回了水里。
隨著碗蓮快速發育生長,又換上一個大號瓷缸,缸地鋪上厚厚的有機土,再加滿水。寬松的環境,泥土的養分,碗蓮長得更旺盛了,葉片很快布滿水面,又在缸里養了幾條金魚,一個有動有靜,色彩豐富,相伴相生的水生態蓮花魚缸完成了。
整個夏天,缸里的蓮葉保持繁盛狀態,水面滿是翠綠,幾條色彩鮮艷金魚嬉戲于糾纏盤繞的蓮莖之間。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,就是到陽臺看看蓮葉金魚,這已經成了習慣,來訪的客人也感興趣,缸邊駐足良久,仔細觀賞。唯一遺憾的是,直至秋天碗蓮凋謝,也沒有見到一朵蓮花,可能是缸地的泥土,肥力不足吧。
盛極而衰,蓮葉密集的時候需要經常裁剪掉一些,以保證水中的氧含量,天涼以后,蓮葉變得越來越稀疏,而且葉片開始卷曲枯萎,盡力維持也無濟于事。直到水面上零星散布幾片殘葉,金魚也因為水溫變低,變得少動多靜,水變得透明,一眼望到底。
有一次觀察水里的金魚,發現幾根筆直的莖,努力的伸向水面,像是碗蓮的芽苗,又覺得不可能,秋天變涼沒有生長的條件,而且,碗蓮都已經衰敗,僅剩幾片殘葉。難道是那幾顆差點扔掉的壞種子?如果是的話,為什么到現在才發芽?我的疑惑未解,幾根芽苗還在緩慢生長,我把水缸挪到一個有光照、暖和一些的地方。
水缸里的碗蓮芽苗,不像夏天時候長得那么快,畢竟氣溫變低,一星期后,芽苗終于觸及水面,長出小的卷曲如火柴棍的葉子。這應該是當初差點扔掉的幾顆壞種子,沒想到,秋天轉冷,大多數碗蓮凋敗走向終結的時候,這些頑強的種子,逆勢而動,不顧氣溫下降,水溫變涼,迸發出遲來的、驚人的生命力!
本該寂寥單調的水面上,又生出幾片蓮葉來,不如夏天時的那么大,那么綠,幾片嬌嫩的蓮葉,安靜的躺在水面上,水里的魚仿佛察覺到變化,似乎也活潑起來,水缸重現出生機。
那幾顆壞種子,應該是某種原因導致發芽遲緩,并不是真正的壞掉,經過整個夏天,水的浸潤,外殼松軟,才得以突破鉆出芽來。
當初留下這幾顆種子,并沒有什么期待,并且很快就忘掉這件事,這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。在秋天轉冷的季節,蓮葉凋敝的時候,又能重現生機,幾顆大難未死的種子,用事實證明自己不凡的生命力,雖然來的遲,卻總會到來。碗蓮如此,人何嘗不是這樣?不要輕易的對人下判斷,給人以機會和時間,也許會有驚喜和正面的回饋。